•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首次发现天然(R)-苯乙烯单加氧酶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光学活性的(S)-和(R)-环氧化物是不对称合成中最重要的手性砌块之一,环氧基团可以与不同的亲核试剂反应,衍生出一系列含各种手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因此其合成研究一直都是有机合成领域关注的热点。其中,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是公认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然而,一直以来所报道的各种天然苯乙烯单加氧酶(SMO)的立体选择性都非常单一,只能催化生成(S)-环氧苯乙烯及其类似物,从而削弱了SMO对合成化学家的吸引力,限制了其应用潜力的进一步拓展。 

  成都生物研究所吴中柳研究团队在新酶挖掘中发现并报道了第一个 (R)-选择性的SMO(StStyA),该酶是一种来源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NRRL S-31)基因组的黄素单加氧酶。该酶与已知SMO的蛋白质序列相似度低于35%,能够催化苯乙烯及其类似物获得(R)-环氧化产物,ee值91% ~ >99%。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数据挖掘发现了一个新的(R)-SMO独特分支,包括8个具有活性的新型(R)-SMOs,并对其中的三个酶:SeStyA(来源于Streptomyces exfoliatus)、AaStyA(来源于Amycolatopsis albispora)和PbStyA (来源于Pseudonocardiaceae)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催化苯乙烯及其类似物转化为相应(R)-环氧化合物,对大多数底物具有良好的立体选择性,ee值最高达到99%以上。同时,研究发现AaStyA 酶的Phe46残基是一个关键残基,对立体选择性起着重要作用。(R)-选择性SMO的发现是单加氧酶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为(R)-环氧苯乙烯和类似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黄素单加氧酶立体选择性机制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该成果分别在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和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两篇文章。 

   

  图1. 新型SMO 催化的(R)-选择性环氧化反应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21572220、21708038、22071237),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KLCAS-2018-1)等资助。 

  原文链接1

  原文链接2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山地所在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冰川变化及其水文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成都生物所传达学习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并开展集中警示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