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在好氧堆肥过程恶臭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0-10-29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好氧堆肥是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机肥料,以实现废物资源利用的一种可持续技术。但堆肥过程常伴随着恶臭气体的产生,最常见的是H2S和NH3,两种都是刺激性气体,在高浓度下对人体极为有害。生物滴滤池(BTF)除臭技术由于其操作条件温和、容易控制,被广泛的应用于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恶臭气体污染控制研究。然而,很少有关于以H2S和NH3为脱除目标在好氧堆肥恶臭污染控制的报道。因此,系统优化生物滴滤反应器的关键工艺参数应用于好氧堆肥过程恶臭治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研究生宦臣臣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多面空心球为填料,用驯化的活性污泥接种至中试生物滴滤池反应器中,并采用气液逆流的模式去除硫化氢(H2S)和氨(NH3)。反应器运行61天内,当恶臭气体进气浓度范围为0-500ppm,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31.8 s时,BTF对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25%和88.55%,最大去除负荷为84.57 g H2S m-3h-1和38.77 g NH3 m-3h-1。当EBRT从31.8s降至25.4s时,BTF对H2S和NH3的去除率显着下降,分别为67.21%和81.36%。冲击试验表明,EBRT显着影响了H2S和NH3的去除。对填料上的微生物分析发现,Dokdonella, Ferruginibacter、Nitrosomonas和Thiobacillus在属水平上具有很高的丰度,表明这些微生物在H2S和NH3的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优化好的工艺参数应用于现场沼渣堆肥除臭时,BTF对H2S和NH3的去除率高达91.34%。这些研究成果为生物滴滤反应器(BTF)在好氧堆肥恶臭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成果以宦臣臣为第一作者、闫志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800803-02)、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YFS0052)、山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03D211013)、四川省重大科技项目(2018SZDZX0024)与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计划(KFJ-BRP-009)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图1:BTF反应器示意图 

   

  图2:不同进气浓度、填料高度和EBRT条件下BTF中H2S和NH3的去除率 

   

  图3:BTF-A和BTF-B反应器中离子浓度图 

   

  图4:BTF中进气负荷与消除负荷之间的关系图 

   

  图5: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堆肥中H2S和NH3去除效率图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专项项目2020年度评估会议在西昌召开
下一篇:成都分院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