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在森林根系分泌物组分所驱动的土壤碳循环研究中获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25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根系分泌物在驱动森林土壤C-养分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已有研究,绝大部分仅关注了森林根系分泌物C源输入-土壤过程的偶联效应,而不同根系分泌物组分输入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特异性影响研究甚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的深入认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袁远爽和赵文强副研究员在导师刘庆研究员和尹华军究员的指导下,利用研究团队自制的根际模拟装置,比较了葡萄糖、草酸和甘氨酸三种能量特性具有明显差异的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亚高山人工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分泌物组分通过诱导不同的微生物机制而驱动差异化的土壤C发效应。草酸通过促进微生物与胞外酶活性,从而增强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而表现出正激发效应(即降低土壤C含量)。相反地,甘氨酸添加则通过抑制了微生物与胞外酶活性而诱导了负的土壤C激发效应(即增加土壤C积累)。葡萄糖添加虽然也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但土壤C积累却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葡萄糖作为易同化碳和能源物质直接被微生物偏好利用而较小影响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有关。 

  该研究表明,不同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驱动机理具有较明显差异。因此,未来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构建应充分考虑特定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C循环的差异化效应,以便更准确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 

  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土壤类期刊《Plant and Soil》上。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拔尖青年人才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图一 三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总碳含量的影响 

   

  图二 三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C过程的处理效应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山地所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举行科技合作座谈
下一篇:中科院与成都市举行深化院市合作座谈会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