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山地所李泳研究员提出一种普适的土体颗粒分布公式

发布时间:2017-04-25 来源:成都山地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颗粒级配是土体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决定或影响着土体的水力性质和强度,但在土壤学和岩土工程等领域,人们一直沿袭从特定土体研究中形成的统计参数描述方法,参数多且经验性强,难以建立它们与土体性质的关系,而事实上它们也没有出现在土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中。一些常用的参数,原来是基于单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土体提出的,却被原封不动地借用于宽级配多峰分布的情形。土体的分形描述也存在多标度的问题,很难为不同标度区间找到相应的物理依据。近期成都山地所李泳研究员等提出了一个适合任意土体的颗粒分布表达形式并讨论了分布参数的意义。 

  该研究从实测和文献的大量土体颗粒数据分析发现,颗粒级配满足如下标度分布:P(D)=CD -μexp(-D/Dc),其中P(D)为粒径大于D的颗粒的百分比,C, μ, Dc为分布参数,直接由颗分数据确定。其意义在于:1)分布满足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土体和地表颗粒物(包括月壤),参数刻画了颗粒组成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特殊组分;2)土体经过动力学变化(如从坡面崩塌到沟谷泥石流到沉积)后仍然满足相同形式的分布,而参数的变化能刻画动力学过程中的颗粒组成变化(如μ随细颗粒的增加而增大);3)标度分布形式蕴涵了土体颗粒形成过程的随机效应和自组织效应;4)任意土体的非均匀性可以用逐点变化的分布参数来刻画,从而任意土体可视为以分布参数为变量的“颗粒场”;土体动力学行为即颗粒场的演化行为。 

  普适的标度分布为颗粒组成赋予了新的物理意义,它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土体颗粒分布参数的变化出发考察土体的动力学演化。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oderma上。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6116307649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市地税局局长李宏钟一行调研成都信息公司
下一篇:成都分院召开2017年科技合作暨科技副职工作研讨会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