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在两栖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中获进展

发布时间:2016-12-29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线粒体作为生物体的“动力工厂”,提供了运动所需能量(ATP)的95%。线粒体基因由于其母系遗传特性以及进化速率较快等特点,被广泛的用于种群遗传学,进化生物学,谱系地理学和系统发育学等学科领域。关于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也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脊椎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相对保守,但在两栖类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基因重复和丢失的现象。目前关于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的机制,以及重排对高通量测序拼接基因组的影响还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曾晓茂团组夏云等,对两栖类棘腹蛙28个种群290号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重排高变区测序后,发现了线粒体基因重排的中间状态,并发现了重排后产生的多种基因排列形式。通过基因排列顺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线粒体基因组在一次串联重复后,逐步随机丢失产生多种基因排列类型的过程。通过设计软件在GenBank中查找所有两栖类和爬行类有鳞目的线粒体DNA序列后,发现种内水平的基因重排较为罕见。这一研究结果发现了线粒体基因重排的初始状态,支持了串联重复-随即丢失的线粒体基因重排机制。并且该研究支持了课题组先前发现的线粒体基因组重排发生后在扩散和固定过程中的非适应性进化的特性。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基因组期刊BMC Genomics(2016)。 

  高通量测序已广泛用于生物学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中,其测序拼接是否受基因组重排的影响还知之甚少。课题组成员选取了两栖类两种有重排的棘腹蛙和崇安湍蛙进行高通量测序。在经过多种拼接方法之后,高通量测序能够有效的拼接这两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基因组结构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验证了测序的准确性。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综合性期刊 PeerJ (2016)。 

  原文链接1 原文链接2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山地所编制完成的《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下一篇:成都山地所在西藏高原水文特征及其数学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