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2016》公开发布

发布时间:2016-10-28 来源: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10月23日至25日,首届“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大会”在天津顺利召开,会上推出了我国首份《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陈方代表报告编辑委员会在会议现场发布了《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2016》,引起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与会代表的兴趣以及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生物工业以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核心技术交叉融合其他学科,具有原料可再生、人工设计、过程清洁等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特征。生物工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生产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和材料等,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是现代社会由化石经济向生物经济过渡的必要手段。当前,随着人们在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研究探索、工具平台研发、产品服务拓展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生物工业迎来了更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和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在2016年5月发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中国科学院也在2016年8月发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重点推动一批基础好、见效快、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策划发起了“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大会”,旨在汇聚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关注生物工业发展,投身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配合首届“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大会”的召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相关研究人员组建了“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编辑委员会,围绕生物工业技术与发展前景、行业发展环境、国内外市场发展现状等开展调研,分析我国生物工业未来投资前景及投资热点,策划撰写了《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2016》,借助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大会首次权威发布。《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作为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大会的标志性信息产品,将每年发布一次,定位成为我国生物工业领域的价值投资指南,持续深入开展生物工业国际国内发展态势分析,引导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资本对接和行业繁荣发展。 

  报告指出,近年来,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生物经济发展,陆续出台路线图、发展蓝图和战略计划等,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工业的发展。据估计,2014年,生物基产业为美国创造了393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英国生物经济的总增加值在2014年约为2200亿英磅,占英国经济总增加值的13.6%;欧盟生物基产业带动的经济规模在2013年达到2万亿欧元。我国也已将生物产业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将发展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等纳入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体系中。 

  当前全球生物基化学品与聚合物的产量估计值已经达到每年5000万吨,2020年全球生物基产品销售额预期将达到3750亿美元以上,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增至146亿美元,第二代生物燃料市场有望达到239亿美元,生物塑料市场有望达到300亿美元。生物基可再生化学品、高附加值化学品以及技术工具平台的开发等生物工业应用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我国是传统生物工业大国,2014年,我国主要发酵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值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大品种氨基酸产能接近400万吨,随着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调整、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以及海外市场的逐渐拓展,将进一步恢复和提升产量;工业酶制剂产量达到117万吨,国际市场份额比重逐步提升;生物基材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材料与关键单体产能达到550万吨,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生物燃料发展潜力巨大,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16万吨,生物柴油产能逾300万吨,非粮新型生物燃料逐步向产业推进。 

  在前沿技术的牵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生物工业发展蕴含着重大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生物质资源挖掘利用、微生物组解决方案、新工具与技术平台开发、新型高效酶制剂应用、生物化学品模块构建、高附加值化学品生物合成将成为未来投资热点。报告预期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10万亿元,其中生物工业产值达到1.2~1.5万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0~12%。生物基化学品(不含生物医药产品)替代率逐渐提高,预期2020年销售收入在全部化学品市场销售收入的占比将达到10~12%。精细化学品(含发酵产品)产值有望大幅提升,到2020年超过1万亿元;生物基材料(含单体)产能稳步提升,到2020年达到1100~13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2~15%;绿色生物制剂在造纸、纺织、冶金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普及率持续增长,至2020年达到30%以上。 

发布现场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生物研究所第二届职工田径运动会举行
下一篇:“追寻百年历史,见证环境变迁——重走威尔逊之路”专题报告会在京开讲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