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成都分院汇同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科院植物所、四川省扶贫办、德阳科技局和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局一同前往攀枝花,对中科院杂交构树扶贫项目在仁和区和米易县示范推广情况进行调研。攀枝花市副市长李仁杰、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产业扶贫处处长李慧、中科院植物所沈世华研究员、成都分院四级高管李雁琴参加调研。
调研组同当地构树种植户进行了现场交流,询问了种植杂交构树的进展和效益。李仁杰表示,杂交构树对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带了新的契机,能够带动贫困户作为脱贫致富发展的一条新渠道。当地农户感谢杂交构树扶贫项目带来的帮助,通过试点种植,每年可收割3-5次,每次收益达到1300元。
会上,李雁琴表示,成都分院作为扶贫路上的科技队,不仅要体现出“输血”功能,更要表现出“造血”的疗效。杂交构树扶贫项目能够帮助贫困户开辟新的脱贫道路,高效推动精准脱贫,为进一步在广元、德阳等地推广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杂交构树叶富含粗蛋白,占干物质25%以上,是苜蓿的1.5倍,易于消化吸收,瘤胃降解率与豆粕相当,比苜蓿大大提高,是“以树代粮”的首选,为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的优良饲料。
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相关人员参加调研。
调研杂交构树种植基地
调研种养结合扶贫项目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