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在高海拔地区爬行动物繁殖模式研究中获进展

发布时间:2015-11-12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高海拔地区爬行动物的繁殖受多种选择压力的限制,如低温、缺氧和强紫外等。为了提高幼体存活率,多数高海拔地区的爬行动物选择在食物丰富和气候适宜的春夏季产子,这种繁殖模式有助于新生幼体在越冬前获得充足的生长和能量储存时间。但是,在高海拔地区也存在少数爬行动物,它们选择在越冬前集中产子,幼体在出生后不久就要经历漫长的冬眠阶段,却仍然能获得很高的越冬存活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傅金钟课题组的吴亚勇博士研究生在齐银博士的指导下,以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为研究对象,结合解剖学与行为学手段,探讨了青海沙蜥的繁殖模式。研究发现,青海沙蜥的繁殖模式属于高海拔地区比较稀少的形式,即幼体在越冬前集中出生,而越冬存活率却高达84.4%。目前数据揭示,成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幼体的存活率:1)与其它低海拔地区的沙蜥物种相比,青海沙蜥显著推迟了成体的性成熟时间,从而提高了幼体出生时的体型大小;2)卵子在雌性怀孕期停止发育,从而确保了胚胎发育有足够的能量供给;3)幼体在越冬季节与成体共享洞穴,从而有效降低极端寒冷天气对幼体的威胁。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高海拔胎生爬行动物繁殖模式的适应性机理,对于了解动物“卵生-胎生”繁殖模式的进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31201723),研究成果发表于Ecology and Evolution。 

  原文链接

  

  雌性青海沙蜥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市城管委领导调研成都有机化学公司
下一篇:成都分院调研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双创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