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山地所研究揭示耕作对土壤结构具有双重的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15-09-15 来源:成都山地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土壤质量的好坏,而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对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物的生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复杂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已有的研究涉及到团聚体的水稳性,主要集中于一些土壤理化性质对团聚体结构的间接影响,而强烈耕作直接导致的土壤结构稳定性变化的机理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张建辉研究员、王勇博士等通过模拟强烈耕作、环境核素示踪等手段研究了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强烈耕作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强烈耕作后<0.25mm粒径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耕作前平均增加了36.98%(32.62~42.14%)(图1),揭示了强烈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具有较强的破碎作用。强烈耕作导致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的变异系数分别增加了96.80%和86.15%,表明坡耕地不同景观位置土壤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强烈耕作后MWD和GMD值比耕作前均明显减少,但顺坡沿下坡方向,MWD和GMD值减少幅度逐渐降低,揭示了耕作造成坡面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降低,并且坡面位置间明显不同的变化。强烈耕作后,MWD值(或GMD值)在上坡和下坡均呈现显著降低,而在中坡没有明显的变化。耕作的剪切效应使大团聚体转变为小团聚体;同时表土层之下的土层(或母质)物质被耕入表土层产生稀释效应,降低其团聚体的含量。该研究最终指出,强烈耕作对坡耕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即耕作引起土壤向下坡传输和耕作伴随着机械破碎的双重作用共同改变了坡面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该研究成果近期以“Influences of intensive tillage on water-stable aggregate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steep hillslope landscape”为题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5, 151: 82-92)。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42和41401313)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一三五”项目(SDS-135-1206)的资助。 

  

  不同坡位各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a)耕作前;(b)20次耕作

  

  强烈耕作后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在不同坡位的变化:(a)MWD;(b)GMD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科院对成都生物所领导班子开展届中考核暨常规巡视
下一篇:重庆研究院取得柔性石墨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新进展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