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震活动、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是控制流域的侵蚀、淤积和泥石流灾害的核心因素。例如2010年和2013年极端降水作用下,汶川地震导致区域侵蚀、淤积与泥石流极大的增加。如何将侵蚀、淤积拉在一个区域内研究其相关性,并定量揭示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地表过程研究的难点问题。成都山地所陈宁生研究员课题组对青藏高原东南缘西昌邛海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全新世以来邛海泥沙淤积、全新世以来山地侵蚀和泥石流发育特征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人类活动促进侵蚀和淤积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邛海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侵蚀、淤积及泥石流增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类活动对侵蚀、淤积和泥石流发育的促进作用。研究揭示:(1)邛海流域全新世以来剥蚀速率为0.82mm/a,1952年以后邛海泥沙淤积速率明显加快,这一时段流域的剥蚀速率达1.82mm/a;(2)侵蚀和淤积量增加与区域内山洪泥石流频繁发生密切相关,1998年7月6日发生的泥石流输移的固体物质就达53万m3,输移的固体物质为侵蚀和淤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3)邛海盆地的演化与世界上许多盆地的演化相近,经估算,在自然情况下邛海的寿命约1268年,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邛海的寿命约572年,邛海消亡后取而代之的是“邛海平原”。
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12B02)和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自主支持项目的联合资助下,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Holocene。
原文链接:http://hol.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5/04/21/0959683615574893
1952年以来邛海水深变化
1952年以来邛海人口变化与泥沙淤积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