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研究所发现仙琴蛙的脑电与行为同步调制

发布时间:2014-06-18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动物的昼夜节律可能建立在光-暗周期、休息-活动周期或者睡眠-清醒周期的基础之上,而且光-暗周期的节律模式显著影响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以鸣声求偶的物种的鸣叫行为遵循特定的昼夜节律模式,这可能与温湿度的昼夜变化相关;在繁殖季节,雌雄两性扮演着明显不同的角色,并伴随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如两性对性信号的不同响应及雄性的求偶炫耀。这些结果提示,与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的神经生理特征同样可能存在特定的昼夜节律模式,而且动物大脑功能可能存在性二型。 

  成都生物研究所行为及其神经机理学科组杨萍博士等以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对象,在其端脑和中脑左右两侧分别埋植电极,记录12:12光-暗周期下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自发行为活动,计算delta、theta、alpha和beta各频段的绝对功率谱,并统计分析其在脑区间、性别间和时相间的差异,以及EEG与行为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 EEG和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呈显著正相关,都在时相切换时达到最高峰,说明仙琴蛙的行为活动与EEG高度同步;(2) delta、theta和alpha频段功率谱存在两性间的显著差异,暗示处于繁殖季节的仙琴蛙,即使在没有繁殖相关的信息刺激下,EEG依然存在性二型现象,推测这与雌雄两性在性选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关。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上 (Yang et al.,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ls synchronize with behaviors and are sexually dimorphic during the light–dark cycle in reproductive frogs. J Comp Physiol A, 2014. 200: 117-127)。 

  原文链接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分院与德阳市共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筹建事宜
下一篇:成都分院组队参加中科院职工“五人制”足球比赛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