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人事人才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光电所中青年科研骨干聚焦光学等进行交流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源:光电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11月20日,光电所2022年学术年会围绕光束控制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微纳光学技术、智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五个专题开展专题学术报告。16位光电所中青年科研骨干在会上做专题交流分享。 

  在激光光束控制技术专题中,李新阳研究员以“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激光操控技术”为题,着重介绍了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激光调控技术在大科学装置等基础研究领域、激光加工等生产制造领域、自由空间高速激光通信等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他分析了不同的激光调控应用领域中对于波前调控器件、波前探测技术、波前复原算法和波前控制算法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以及自适应光学技术用于激光长距离大气传输场合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罗一涵研究员在专题报告中介绍,非视域探测技术类似于“视线拐弯”或“隔墙观物”,是一种对视线外隐藏目标进行光学探测的新兴技术,主要有跟踪和成像两个方向。他在报告回顾了当前非视域探测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团队的研究进展,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马浩统研究员在报告“光学多孔径合成光束控制技术研究”中介绍,激光光源、光束偏转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光束控制系统由传统单大口径向分布式多孔径变革。多孔径光束控制系统由多个小孔径光电望远镜构成阵列实现对目标的合成探测跟踪,相对于传统单大口径光束控制系统而言,具有结构模块化、体积小型化、能实现任意大口径等众多优点。报告重点介绍了项目组在多孔径合成光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在自适应光学技术专题中,王胜千研究员聚焦大口径高分辨成像系统共相合成关键技术,介绍了团队相关研究工作为我国高分辨成像领域的发展提供的必要技术储备;樊新龙副研究员在报告中报告围绕天文领域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需求,总结国内外压电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进展,汇报项目团队在压电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器件研制方面的进展;周子夜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高谐振压电快反镜系列技术问题及相关应用。  

  在微纳光学技术专题中,黄成研究员在报告中展示亚波长结构功能材料在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龙云研究员通过“微纳光学在量子技术中的应用”报告,分析现阶段量子技术产品具有集成化程度不高、体积功耗较大等痛点,介绍国内外微纳光学及集成光学器件在量子设备上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技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张仁彦博士通过综述国内外二维材料器件及芯片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以及二维材料芯片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机理、设计与工艺挑战,展示二维材料器件在未来芯片技术方面的重要潜力,重点介绍基于二维材料的新型器件在延续摩尔定律和超越摩尔定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智能技术专题中,雷涛研究员介绍了智能图像处理技术面向开放场景下的实际系统时,一方面需要发展专用的高性能图像处理与决策等底层算法进行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建设全链路一体化仿真实验评估平台,以应对实际应用中环境复杂、目标背景种类多样、特定任务下样本稀缺以及试验代价高昂等问题。他在报告中回顾了团队在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毛耀研究员围绕智能技术在光电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课题组开展的鲁棒自适应扰动抑制和目标预测的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给出了主要的技术途径以及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结果,并从自适应控制出发,探讨光电系统如何走向智能自主和分布式协同的途径;严伟研究员以“智能与轨道交通”为题作报告,介绍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及川藏铁路重大工程背景和工程难点,深入探讨和分析数字川藏铁路机遇与挑战,展望信息化技术在数字川藏铁路建设和运维中的潜在应用前景;郭友明副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人工智能以其从大数据中建模的能力、逆问题求解能力已经在蛋白结构预测、可控核聚变、数学定理证明、量子层面物质模拟等许多复杂科研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了相关科研领域的重要进展。他对当前AO面临的瓶颈以及智能技术可以如何帮助AO克服这些瓶颈开展讨论,并对AO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在先进制造技术专题中,安详波高级工程师介绍高精度钛合金零件的制造工艺技术研究;魏铭副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磁控溅射法制备的金属薄膜防腐特性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大口径光学元件以及微波探测器中的应用;辛强副研究员在报告中基于大型光学系统应用需求,围绕大口径光学元件研制过程的问题与瓶颈,总结光电所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成果。    

  光电所2022年学术年会在五个专题报告结束后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大会日程中,线上线下近千人次参加并聆听会议报告。光电所副所长饶长辉在总结发言中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大会报告围绕光电所的科研特色,既有不同方向和领域的系统性介绍,也有对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研究。希望通过学术年会的开展,营造更加浓厚的光电学术氛围,为进一步加强光电领域学术交流打好基础,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老科学家方敬忠与报告人提问交流 

  

光电所副所长饶长辉与报告人提问交流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有机化学公司召开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
下一篇:中科院年轻干部集训班(成都)在绵阳开班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