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人事人才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吴宁李春阳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发布时间:2010-01-20 来源:成都分院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近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公布了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中国科学院共有129人入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宁研究员、李春阳研究员榜上有名。

“百千万工程”是我国为加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专家和国内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工程,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重点依托工程。“百千万工程”自1995年起开始建立实施,每2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到2000年,入选“百千万工程”的各类人才近万名,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培养造就优秀年轻人才的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成都生物所一直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为入选人选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使他们在参与重大学术技术决策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贡献力量。2009年,成都生物所共推荐4位同志参选,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最终吴宁研究员、李春阳研究员成功入选。在祝贺两位研究员当选的同时,希望成都生物所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争取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

 

---------------------------------------------------------------------------------------

延伸阅读:

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公布

来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网站

 

近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公布了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本次共选拔国家级人选80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40名,占79.4%;博士后118人,占14.6%;博士生导师293名,占36.4%;留学回国人员170人,占21.1%。许多人选是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主要负责人。绝大多数人选已列入各地区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

据了解,百千万人才工程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还十分缺乏的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项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原人事部、原国家科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原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七部门,于1995年12月联合下发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百千万人才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其中第一层次是上百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第二层次是上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是上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通过“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对象是:热爱祖国,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其学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年龄在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人选的主要培养措施分为三大类:(1)在政策上为人选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2)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3)注重利用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企业工作站等形式对他们委以重任。

鉴于“百千万人才过程”的良好效果,进入新世纪后,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原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从1995年至今,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共遴选出7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共4113名。“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是“工程”成为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促进了青年人才的加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对推动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白春礼、陈竺、郑兰荪、方滨兴等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已入选院士。陈章良、冯长根、衣俊卿、展涛、俞可平、汪劲松等一批优秀人才已走向领导岗位。李崇坚、温进坤、蒋宗勇、郑家奎等优秀人才获得了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殊荣。

二是“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青年人才不断涌现、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的形成。一方面,“工程”各种培养措施,尤其是倡导在实践中培养的做法,给青年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工程”对入选人员实行跟踪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考核、依靠专家的原则,对入选人员的德、能、勤、绩,主要是业务能力和被批准为人选后所取得的工作实绩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汰劣,这促进了人选不断向上、奋发进取、锐意创新。

三是“工程”促进了分层次、多渠道、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对“工程”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以“工程”为龙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和部门都在开展人才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跨世纪人才培养规划,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工程,掌握和联系了一批各层次的跨世纪人才,促进了多层次学术、技术梯队合理结构的逐步形成。


附件下载:

上一篇:山地所乔建平研究员受聘为“民政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下一篇:彭宇行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