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重庆研究院在免标记纳米孔监测蛋白质对DNA/RNA四链体的解旋过程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5-06-16 来源:重庆研究院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核酸非经典结构中具代表性的G-四联体(G4) 参与端粒延伸、肿瘤细胞增殖等重要生物学过程,G4 与特定蛋白的相互作用监测对理解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端粒调节和揭示典型癌症的演变机制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合作在基于单分子纳米孔电学技术监测核酸高级结构与特定蛋白作用的解折叠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Unwinding Process of DNA/RNA Quadruplexes by Proteins under Label-Free Nanopore Monitoring”为题在《Nucleic Acids Res.》期刊发表。

在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研究团队采用固态纳米通道单分子平台,首次实现了对DNA/RNA  G4被特定蛋白质(TEP1、RTEL1、nsp13)实时解旋过程的直接监测(图1)。该研究成功观测到20 nM人体端粒序列DNA(hTel)在弱酸性条件(pH 5),0.5 M CsCl缓冲介质中,可被10 nM TEP1或RTEL1蛋白在1小时内高效解旋为单链DNA(ssDNA)。TEP1蛋白展现出对混合型拓扑结构G4的选择性解旋能力,而对平行型G4作用甚微(见图2)。在SARS-CoV-2病毒RNA 研究方面,实验证实来源于病毒基因组的RNA G4结构(如RNA-1574)可在2 M LiCl、pH 5条件下,被其解旋酶nsp13高效解链, 50%摩尔比的nsp13在1小时内即可实现RNA-G4显著解折叠。该技术为理解G4结构在端粒维持、肿瘤发生及病毒复制等关键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单分子研究工具。

本工作的通讯作者为重庆研究院及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曾春雨教授和重庆研究院梁丽媛,重庆研究院研究生任美丽及副研究员翁婷为共同第一作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链接:DOI: 10.1093/nar/gkaf547

图1. 固态纳米通道G4解折叠过程监测

图2. TEP1蛋白与DNA-G4的相互作用过程及选择性解折叠


附件下载:

下一篇:成都山地所在冰湖汇水流域计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