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旱生植物细根构型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细根的构型决定细根在单位土壤中吸收潜力和效率,因此是反映植物利用土壤资源的关键性状。通常情况下,植物细根分支越密集,吸收能力越强,能够更有利于探索小范围的土壤养分。环境梯度上细根构型种内或者种间变化的研究能够解释植物功能多样性和生态适应策略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但是,细根构型的生物地理格局却是根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我国西南地区干旱河谷气候、土壤与植被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揭示干旱河谷细根构型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能够深刻认识细根构型变异及其刻画的植物对干旱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对预测环境变化对细根构型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植物功能生态与重大工程区乡土植被恢复创新团队博士生杨雨等沿着西南干旱河谷区1000 km的纬度梯度,分析了96种旱生植物的4 个关键细根构型指标(分支强度、拓扑指数、1-2级分支比以及2-3级分支比)以及细根直径和细根平均长度等形态特征。综合评估了植物系统发育和环境因子对细根构型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纬度增加,细根拓扑指数和2-3级细根分支比减小,而1-2级细跟分支比增加;但是总体上分支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细根构型的纬度格局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系统发育影响较弱。其中,土壤微生物量是细根分支强度变化的关键因子,土壤质地是拓扑指数的最强影响因子;年平均温度对细根分支比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细根构型与细根形态之间的关系表明越细、根段越短的物种通常具有较高的分支强度。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和预测在环境变化下细根构型的响应机制提供了新证据。相关成果以Environmental factors drive latitudinal patterns of fine-root architectures of 96 xerophytic species in the dry valleys of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博士生杨雨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李芳兰青年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65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105),和四川自然科学基金等联合资助(2024NSFSC001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5352

图1 图文摘要

图2 西南干旱河谷4种细根构型的纬度格局

图3 西南干旱河谷环境因子对4种细根构型变异的相对重要性




附件下载:

下一篇:成都生物所揭示了放牧对青藏高原东缘倭蛙营养生态位的影响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