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中国首次火星全球彩色影像的摄影师——中分辨率相机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光电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该影像图是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研制的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完成。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彩色影像图包含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底图。 

  此前,中分辨率相机在2021年3月4日拍摄了火星首张彩色图像----北极云层图像;在2021年3月16日拍摄了火星南半球侧身图像;在2021年3月18日拍摄了火星北半球侧身图像;火星南北半球侧身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中分辨率相机是搭载在环绕器上的关键科学载荷,其主要科学探测任务是对火星表面进行彩色成像,绘制火星全球彩色遥感影像图。 

  光电所从2016年开始承担中分辨率相机研制任务,经历了结构产品、结构热控产品、电性产品、鉴定产品和正样产品等研制历程。为了保证对火星全貌“看得见”、“看得清”、“看得真”,中分辨率相机必须适应火星的特殊空间辐射、极冷极热温度环境和光照环境。光学系统是相机的核心部件,如果设计不当,火星空间辐照会导致光学组件透过率严重下降,进而致使中分辨率相机无法正常工作。为此,光学系统采用了辐照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光学材料全部选用抗辐照材料,确保了中分辨率相机的“看得见”。同时,环绕器舱内外温度变化剧烈,光学镜头需要承受-180℃到+80℃的极限温度冲击,光学组件还需要在变化的温度范围内的真空热环境下正常工作。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让光学镜头适应了特殊温度环境,保证了良好的成像质量,确保了中分辨率相机的“看得清”。此外,如何拍摄出火星“真颜色”的彩色照片,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反复分析、仿真和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光学组件探测波段范围,确保了中分辨率相机的“看得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开展首次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之后的又一重要标志性工程,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与智慧,对进一步提振全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有着深远影响。 

图1 北极云层图像----火星首张彩色图像

图2 南半球侧身图像 

图3北半球侧身图像 

图4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

图5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 

  图6 鲁宾逊投影图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生物所在揭示氮沉降下高寒森林根系和外生菌根菌丝养分获取策略权衡中获新进展
下一篇:重庆研究院等在Aβ寡聚体与神经元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