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完成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调查

发布时间:2017-09-30 来源:成都生物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鞠文彬、熊先华、黎怀成、陈德奎、陈金元等人,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孙治宇、黄文君、黄琴、唐颖、唐明坤等人,组成考察队对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植物原产地模式(Topotype)的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邛崃山脉中段,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县,东北与汶川县交界,辖区总面积390.3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5%,区域位置上靠近青藏高原,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因而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显著,属于以亚热带为基带的山地气候类型,也是最具特色的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150年来,中外科学家、探险家先后来踏足这片神奇的土地,最著名的当属法国神父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中文名字又名谭卫道,在1869-1870年间,发现包括珙桐_Davidia involucrata、青榨槭_Acer davidii等约99种植物物种;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在1900-1910年间在此发现了羽叶丁香_Syringa pinnatifolia等31个植物物种;1930年之后中国植物学家如俞德俊、曲桂龄、杜大华、宋滋圃、张秀实、任有铣、钟补求、关克俭、王文采、钟国跃、何铸、周子林等人先后在发现六十多个植物物种。以上发现的植物物种且多以“宝兴”、“穆坪”来命名,如“宝兴过路黄_ Lysimachia baoxingensis”、“宝兴糙苏_ Phlomis paohsingensis”、“宝兴报春_ Primula moupinensis”、“穆坪马先蒿_ Pedicularis moupinensis”等,经查文献与模式标本信息发现保护区约有194个植物物种(包含变种、亚种)。这次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物种考察,为更好的了解、保护宝兴蜂桶寨保护区的植物模式标本原产地资源提供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 

  在为期一年多月的野外考察中,考察队分为5次对保护区内各山沟谷开展了调查和采集。采集包括了滋圃报春_Primula soongii 、反边杜鹃_Rhododendron thayerianum、宝兴杜鹃_Rhododendron moupinense、西固凤仙花_Impatiens notolopha、宝兴栒子_Cotoneaster moupinensis、宝兴葶苈_Draba moupinensis、峨参叶紫堇_Corydalis anthriscifolia、宝兴淫羊藿_Epimedium davidii、大渡乌头_Aconitum franchetii、大叶柳_Salix magnifica、蚀盖耳蕨_Polystichum erosum、川西蹄盖蕨_Athyrium costulalisorum、蒓蓝绣球_Hydrangea longipes、大卫梅花草_Parnassia davidii及宝兴悬钩子_Rubus ourosepalus等植物模式原产地物种标本1223号,分子材料1200余份及其他活体材料30多种,图片44000余张,这为后期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奠定了基础。 

  本次科考活动得到了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蜂桶寨保护区内采集到的部分植物原产地模式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生物所完成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下一篇:成都生物所完成极小种群五小叶槭野外居群调查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