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川滇高山栎内源激素海拔动态及其与萌生能力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成都山地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很少了解植物内源激素和硝酸盐随海拔增加如何变化,以及高山林线形成和高海拔区域树木萌生能力的降低是否与这些变化有关。成都山地所朱万泽研究员等分析了川西折多山海拔3000m、3500m、3950m(林线)川滇高山栎灌丛砍伐前后组织激素和硝酸盐浓度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植株地上组织吲哚乙酸(IAA)浓度显著增加,而细胞分裂素(CTK)浓度和CTK/IAA比率的减少可能限制林线树木的高生长,但随着海拔的增加,整株植物包括地上、地下组织CTK/IAA的比率无显著变化。这表明CTK/IAA比率的海拔模式难以解释高海拔树木矮小和较高根冠比的生长特性。砍伐影响灌木树桩和细根的IAA、CTK和硝酸盐浓度,以及CTK/IAA比率,但不影响其海拔变化模式,暗示植物内源激素的海拔变化模式主要受沿海拔梯度而变化的气温、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树桩CTK浓度和CTK/IAA比率与灌丛萌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细根CTK浓度和CTK/IAA比率则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在细根生物合成的CTK运送到树桩,诱发了侧芽的萌动。因此,在树木萌生更新管理中,应加强对灌丛地下根系的保护。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17)的支持,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rees上(Wan-Ze Zhu, San-Gen Wang, De-Zhen Yu, Yong Jiang, Mai-He Li.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resprouting ability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plants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rees, 2014, 28: 359–372)。 

    文章链接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生物所在假还阳参属的系统发育研究中获进展
下一篇:成都生物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地下生态学研究中获进展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