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中科院院士群体智囊团的作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办,绵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承办的“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院士咨询座谈会”3月31日在绵阳举行。中科院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主任朱道本、副主任马志明等20余位院士、专家受邀参加了会议。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长周德进、副局长刘峰松,四川省科技厅厅长、成都分院院长彭宇行,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等市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主持。
吴靖平首先代表绵阳市委、市政府对到会的院士、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他们对绵阳灾后重建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关心。他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所作的重大决策,是将军工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重要探索。他强调,目前正是绵阳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编制好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既是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科技城建设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周德进代表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对绵阳市政府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中科院的学部是全国人民的学部,院士是全国人民的院士。他表示,绵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基地,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院士工作局愿意加强和绵阳市的合作,协调组织院士专家做好咨询等工作。
会上,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各位院士专家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规划很鼓舞人心,但规划要取得好成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院士们认为,好的规划应思路清晰、定位科学、目标宏伟。规划中“一核四带”的空间结构提得非常好,但怎样更好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落实。他们建议,按两步走的思想,分两个五年去落实科技城规划的内容,发展目标也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有院士指出,目前很多规划都是有头无尾,因此应该设定验收阶段,通过定期检查将规划落到实处。
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院士们提得最多的是人才战略问题。院士们认为,绵阳发展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离成都近,可依托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国家重点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因此,绵阳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的研究生到绵阳的科研院所实习,同时也可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到高校兼职讲课。有院士、专家建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可以把人才战略更具体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建议与本地主导产业、产业特色结合起来,突出绵阳自身的优势。
彭宇行在讲话中希望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一是定位要进一步明确,要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二是目标要进一步清晰,在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三是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对军转民技术要有所选择,抓一些关键点,尤其要认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政策。
成都分院院长助理张一红及成都分院、四川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绵阳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委政研室、市科技局、科管委综合办、科管委经发局、科管委军民结合办、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农科区管委会、科创区管委会以及长虹、九洲、中物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