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加强民主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工会工作科学化提升

文章来源:光电所 发表时间:2014-11-14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会  魏全忠、王琦锋 

  研究所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科研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实现所务公开、依靠职工办好科研单位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探讨科研单位新时期如何做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如何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以促进科研单位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着力解决民主意识,推进民主管理良好的思想基础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日益呈现出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等趋势,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促使社会分工格局、劳动关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工会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也给广大工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紧密围绕“一三五”规划、面向“创新2020”、实施跨越发展,切实加强工会组织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之家,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所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且扎实的落实各项制度,才能真正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也只有把集中领导和实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民主办所、群策群力,才能使所领导做出的正确决策有群众基础。而正确决策的实施又可以通过民主管理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使所领导的集中决策和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一致起来。通过职工群众参加研究所的民主管理,可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增强研究所活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及源泉。 

  二、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有效实施 

  职代会不仅是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更是依靠职工办好研究所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和谐研究所的重要举措。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既能从制度上保证研究所广大职工享有对研究所工作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又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研究所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这是加强研究所民主办所的重要工作。2010年和2011年,为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光电所结合国家、中科院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修订了《光电所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列》,《条例》对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的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组织与领导、程序和分工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规定,研究所各级行政部门必须为职工代表履职提供必要条件,并在年终结合职工考评对职工代表的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职工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监督权提供了保障。 

  注重职工代表比例的合理性。我所职工代表中一线科研职工代表是代表总人数的70%,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代表总人数的30%,女职工代表是代表总数的30%,还有一定比例的民主党派代表,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还特邀院士和老领导参加,共同谋划光电所未来的发展。这种代表结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认真做好提案工作。每年10月,职工代表按照职代会统一部署开始征集会议提案,对收集到的提案,职代会常设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逐项审议,对符合提案申报要求的予以立案,对不符合提案要求的提案说明原因退回提案人。所工会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召开提案交办协调会,根据职能权限确定提案办理回复部门;提案回复函收集完毕后,职代会主席团召开专题会议对回复情况进行检查。在提案落实中坚持做好过程监督,通过严格执行职工代表专项巡视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提案的办复率。自修订《光电所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以来,所收到涉及科研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保障服务、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各类提案91件,并已由相应职能部门或研究所向代表作出了答复,提案回复率达100%。其中,已陆续落实提案58件,正在落实的提案9件,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21件,因超出研究所管理职能或违背国家政策,不予立案的提案3件。 

  三、深化所务公开制度建设 

  做好所务公开是实施研究所民主管理、促进研究所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多年来,光电所不断加强所务公开的新渠道、新方法、新载体,组织研究所广大职工群众主动地参与到所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中,对所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促使所务公开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所工会主要采用全所干部会、职工代表大会、所情通报会、重要事项公示制度为主体的所务公开制度。以所长信箱、《工作简报》、《光电之窗》、宣传栏等内部宣传为辅助,将研究所的重要事项向干部、职工、学生进行宣传。其中,针对研究生和离退休职工的所情通报会与党支部活动相结合,定期举行;涉及职称评聘、荣誉推荐、干部使用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按照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为加强所领导与科研管理骨干的交流,我所党政主要领导还不定期约谈业务骨干,了解工作进展,了解思想动态;为使领导与职工群众实现直接沟通,我所数十年来坚持每月设立所长接待日,任何职工经预约都可以与值班所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多种形式的干群交流,使研究所能更多关注普通职工的真实想法与职业需求,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同时所工会还坚持做好信访工作,排除职工疑虑,化解管理矛盾。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职工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登记、件件有调查、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推进民主监督、评议制度。2012年,按照《光电所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的规定,组建了职工代表提案中期巡视组,巡视组成员由职代会常设主席团和职工代表组成,对职代会提案、提议回复、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从而形成完善的监督体制。闭会期间巡视组要求各职能部门将提案回复意见和实施情况向职代会常设主席团和职工代表作汇报,通过通报会加大对所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除定期监督检查外,成都分院纪检组把所务公开工作、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所工会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工作,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开展现场评议工作,评议满意率均超过90% 

  四、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增强研究所整体凝聚力 

  随着研究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所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分配也拉开了档次。工会维护职能呈现多元化,既要维护激励机制,真正维护好职工应得的合法收入,又要防止分配不公,保护绝大多数职工的切身利益,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职代会常设主席团对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形成报告上报所务会,所务会指示职能部门办理。本届职代会常设主席团审议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10余件,通过不断完善职工的生活保障体系为全所职工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10年,克服重重困难,全所加入城镇职工医保,配合为职工买的两种商业保险,全所职工的医疗问题基本无忧;2011年至今,所领导持续投入大量精力重新规划、打造所办幼儿园,聘请专业有丰富幼教经验的园长、招聘本科学历幼儿教师、改造基础设施设备,在2012年通过成都市一级幼儿园的评审,为青年职工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现实问题;随着房价大幅上涨,研究所十分关注青年职工购房难的问题。2011年,经过对研究所周边房价的调查,研究所在津贴调整政策上向青年技工和青年技术骨干倾斜,使大家在房贴、公积金和新增津贴的支撑下,具备购置住房的经济能力;为解决青年员工的住房问题,研究所还根据职工代表提案制定了“过渡性青年公寓”建设方案,为已婚青年职工提供过渡性住房,为广大职工谋实惠;为解决职工出行问题,在交通班车的基础上,与地方交管部门协商,开通光电所始发的公交专线,方便职工家属出行;对离退休老同志,除按照院里统一规定进行生活补助外,研究所还遵照国家、中科院和地方政策,为老同志发放离退休津补贴和重大节日慰问费以及交通补助,让老同志有强烈的归属感,对研究所的各项工作也更加支持。 

  2012年起,所工会接纳186名项目聘用职工和自聘职工入会,工会会员由所编职工、项目聘用和自聘职工三类组成,三类会员享有同等权利。  

  每年重大节假日组织全所职工慰问工作。全所每年投入经费70多万元,向全所职工、研究生发放慰问品、慰问金,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011年,在所党政领导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数千万元,进一步完善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入成都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购买多项附加险和商业险作为职工的医疗辅助保障,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2011年所工会出台了《光电所困难职工补助实施办法》的文件,2013年修订了《光电所职工疗养的实施办法》,文件的出台更加细化了范围,明确了对象。截至2013年所工会补助困难职工170余人,补助金额60万元。同时,每年春节前,组织对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并将研究所创新发展的成果与老同志们分享。 

  五、光电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进一步推进,光电所民主管理工作方式逐渐成熟,保证了各项管理工作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员工队伍和谐稳定。2010年光电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光电所工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2012年获得“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不够,与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二是有的分工会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工会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弱化。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光电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好“职工之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382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
单位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邮编:610213